首页 > 奥莱商学院 > 奥莱云学堂
中国奥特莱斯商学院“云学堂”课程:陈博《后疫情之下用户增长新动力——产品创新体验设计》
      5月19日晚20:00-21:30,“奥莱云学堂”邀请陈博老师带来《后疫情之下用户增长新动力——产品创新体验设计》的直播课。

  课程看点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是信息与沟通技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心理学、社会学及市场营销的交叉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已成为国际IT界、设计界和商业界最活跃的热点方向之一。后疫情时代,如何通过产品创新体验设计,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是我们可以探索的一个方向。
  课程内容提纲
  什么是产品以及什么是产品创新体验设计
  产品创新体验设计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产品创新与用户拉新、留存和增长的关系
  产品创新体验设计案例分享


      陈博,高级产品经理和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用户体验、产品经理高级讲师,奥特莱斯商学院特聘讲师,拥有18年的商业设计经验和教育经验,8年的UI设计和互联网产品策划、设计、咨询经验。陈博老师给多家上市公司企业研发团队做过培训或咨询业务,深刻理解各种ToB、ToC的软件的研发流程和思维体系,对用户体验设计有着敏锐、独特的认知体系。
  下面是陈博老师关于《后疫情之下用户增长新动力——产品创新体验设计》的直播分享内容,供大家参考。扫图片二维码,可以回看课程内容!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到奥特莱斯商学院的邀请来给大家做这个分享,今天的标题叫《后疫情之下用户增长驱动力——产品创新体验设计》,首先我想说的是我把这个标题名字稍微改一下,叫产品增长的新动力,因为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应该说它不是一个新动力,它只是一个驱动力,但是我们在做产品用户增长的时候实际上它的驱动力的方向是很多的,今天这个标题实际上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简单做下自我介绍,我一直在从事设计、咨询、产品相关的工作,前几年做过C端的培训工作,给大学生做职业的设计培训。近几年主要是给上市企业,像银行、航空公司等,做用户体验和产品经理方向的培训,产品经理和用户体验的课程内容,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庞杂的,今天我所讲的课题只是其中的一小块。这是我给企业上课的一些照片,里面有不少资料可以简单给大家看一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各方面先进技术的发展,有很多企业对产品创新有需求,包括在用户体验方向。我给很多企业做过培训,比如中国移动、中移昆明销售分公司、联通、上海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在后面我会给大家讲到关于产品经理和用户体验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需求。
  什么是用户增长
  接下来言归正传,首先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说什么是用户增长?用户增长的本质是什么?大家首先要知道,它的本质就是在于怎么样使得我的产品能够获取越来越多的新用户,以及当这些新用户进到我的产品之后,我怎么样把这个用户给很好的留存下来,增强用户的粘性,运用各种运营方法与运营手段,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产生粘性,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时间,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越来越有价值,相信大家应该对用户的这一产品的价值肯定都是有概念的。那么为什么有用户增长这种概念,用户增长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所出现的呢?
  用户规模红利衰减。我们产品的用户规模存在一个红利衰减的问题,在互联网模式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阶段要进入市场的很多产品,商家其实有非常好的先行的优势。比如说在早期,淘宝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商家选择到淘宝上面去开店,那么商家就能享受到淘宝平台上面的用户流量红利,这个时候相对来讲它的成本就会低很多。现在的用户规模随着互联网发展了十多年,如果我们现在想在淘宝上卖东西,它的难度、经营成本实际上就会比以前要大很多,这是因为我们用户的总体规模是有一定的上限,所以存在用户规模红利衰减的现实的情况。
  获客成本增加。现在一些网上的平台,像京东、天猫等,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在网上买一件商品,它的网上价格和我们在线下的商场或者超市的价格有的时候是一样的,有时候甚至线上的价格更贵,那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之后,流量的红利已经逐渐的衰减,甚至是达到了一定的上限,网上平台要想增加对用户的吸引,就会增加成本的投入,这样的话用户的增长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留存率提升困难。留存率就是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提高留存率,比如说我们可以优化push、优化推送、通知消息,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转换率,转化率里面还有一些概念,比如说漏斗模型,我先简单的说一下漏斗模型,它指的是用户进入到我们的产品,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从最开始到最终能成交,实际上是有一个用户流量流失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像一个漏斗的形状,就被称之为是一个漏斗,它就是对于研究转化率的一个模型、一个工具。当我们使用了很多方法,发现用户的流程依然有困难,用户依然不能有效的得到增长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些新的手段。
  用户注意力分散。产品抢夺用户的本质实际上是抢夺用户的注意力,用户的注意力其实是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就是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的时间、时长。为什么说用户的注意力很分散呢?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同类型产品非常多,比如说我要去购物,有各种各样的购物平台给我去使用,那么我应该选哪个?每一个产品都会抢用户的一部分时间。第二个问题是头部产品会吸引市场绝大部分的流量,比如说头部产品会吸引80%,甚至90%的流量,这样就会造成用户的注意力很难被我们吸引过来。
  关于用户增长有一句话来自于“增长黑客”这本书,分享给大家,书里面是这样说的,“搭建完整的增长黑客团队,通过寻找产品对用户增长最为核心的价值点(“aha!”时刻),然后通过快速迭代的增长实验,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aha!”时刻,从而获得增长。”意思就是说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团队,我们给它命名叫黑客团队,其实它指的是我怎么样能去打造一个产品的增长流程,打造这个流程的一个团队,它是有一定的方法论。在这段话里面其实有非常重要的一句:“通过寻找产品对用户增长最为核心的价值点”,我在后面会通过案例给大家讲解一个产品它作为核价值点到底是什么?这段话里面还提到了迭代的概念,增长实验其实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让更多的用户体验,这个地方实际上相当于是把我们的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结合到一起。所以看,我们今天晚上这个题目也是一样的,就是我们要做用户增长,那么我们可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进行创新,让更多的用户体验感到非常惊叹,非常的惊讶,怎么会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用户觉得这个产品非常好用,从而获得增长。
  关于用户体验到让用户非常惊喜的这个阶段,我给大家举一个电商平台的案例。在国内来讲,我们最好的电商是京东和阿里系的产品,那么在整个国际范围来讲,其实最好的电商平台是亚马逊,亚马逊在用户体验上面有一个专利技术叫“预测性物流”,它是什么意思呢?用户在美国用亚马逊这个平台去购物、下单,下单之后一到两个小时,商品就会被送到用户面前,会让用户得到一种非常惊喜的感受,超出了用户期望。亚马逊送货速度能够媲美线下的速度,甚至会更快,就是因为预测性物流的原因。预测性物流其实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去获取用户的购物习惯,进行预测,最后在电商平台里面整个购物送货的流程上面,让用户体验得到一个惊喜,用户对这个产品就能够产生一种好的感受,他就会主动的去分享他的购物体验,让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去使用这个平台,那么产品就会获得增长的可能性。
  什么是产品创新体验设计
  接下来讲什么是产品创新体验设计,在这个概念里面也包含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什么是产品?简单定义就是说,产品可以是你生活中真实使用的一件商品,比如说大家使用的电脑、鼠标、坐的一把椅子,这些都是产品;也可能是一个app、一个网站,或者是一个后台的软件,这是所谓的产品的一个简单定义。但其实产品的定义非常丰富,就像它后面这句话叫创新体验设计。讲解这个概念的话,我给大家举一个产品的案例,我们非常熟悉的微信,对于微信这个产品来讲,它在做用户增长的时候有两个非常重大的创新。大家知道在整个国内的支付工具产品上面,支付宝是先入为主,微信支付是后来居上,那微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它是如何在支付宝已经打造了那么好的基础下,怎么样快速吃掉了阿里的市场的呢,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去理解微信支付是如何做到创新体验设计,达到了一个很好的业务增长的效果。
  第一,微信支付在确定和取消按钮上做了创新。大家在使用微信进行付款的时候,输完金额和密码之后,是没有确定和取消按钮的。大家想一想在京东、淘宝上购物,使用滴滴打车,类似这种的很多支付类型的产品上面,都是有确定和取消按钮,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有确定和取消按钮是理所当然的一个设计,这个背后其实它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专业概念,叫心理模型。用户心理模型就是用户认为我在付钱的时候,在这个界面上一定是有确定和取消按钮的。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当初张小龙带着他的团队做这个产品研发的时候,关于是否要去掉确定和取消按钮这件事情,在微信支付里面这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他们开了三天的会议都是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去掉,那么为什么微信团队会对这个事情非常的在意,而不是轻易的去改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把这个按钮给取消掉,其实是在调整或者挑战了用户的心理模型,挑战用户心理模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用户很可能会想:你让我付钱难道不让我确定吗?你居然把这个按钮给去掉了。这就很有可能会打击用户对于你产品的粘性,对你这个产品的一种可信度,用户就会放弃使用你的产品。经过三天的会议,最后决定把它去掉,然后投向市场,看一下市场的反馈,结果是市场几乎没有反馈。这个设计其实是做了一个重大的创新,而这个重大的创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有什么价值?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微信支付为什么做这个设计,它的创新体验到底在哪?对于微信支付来讲,首先就是我们在付钱的时候,如果要去点确定按钮或者取消按钮,它其实会让用户有一个思考选择的过程,相当于付款多了一个步骤,多的这个步骤可能就会让用户取消付款。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在淘宝或者京东的购物车里面是不是有很多下了单但是没有付款的产品,想一下这件事情就明白了,就是因为多了确定和取消按钮,用户在付款的流程中可能就犹豫放弃了,这是第一个价值。
  第二个价值是将微信支付的流程做了极致的压缩,没有创新之前,微信支付流程是:第一步输入金额,第二步输入密码,第三步点确定或取消。创新之后是:第一步输金额,第二部输密码。这样的话,每个用户他都少了这一步流程,其实对于整个平台来讲这个业务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这就是它的一个商业价值所在。同时,对于流程优化来讲,能够把三步流程压缩成两步,其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做过交互设计的肯定都知道,如果说我们要把一个八步流程,压缩成五步,这个相对容易,但是有的时候你要把一个三步压缩成两步,我觉得这个就非常难了。所以我们说这个是微信支付的一个在体验设计上的重大创新。
  第二,微信在支付密码上做了创新。在微信支付里面有一个值得可圈可点的创新,就是六位的纯数字密码。大家知道在软件行业发展历史里面,密码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它的长度是很长的,密码的机制要求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苹果的iCloud账户要求密码是8到12位,至少有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组成的一个密码,并且至少有一个英文字母是大写字母,那么像这种密码的话,它对于安全的需求肯定是满足了,问题是它损害了用户的体验需求,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忘记密码的情况,原因就是因为用户密码机制太复杂,密码机制太复杂就会造成用户在付款流程上可能会失败。那么微信的支付在这个密码环境上做了一个六位纯数字密码,其实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一个付款相关的,跟钱相关的产品,它能够敢于把密码变成六位纯数字,这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而且这个在行业里面也是一个创新,微信支付的六位纯数字密码出现之后,支付宝是后来去学微信支付的,我们现在用支付宝也是六位纯数字密码,但是这个原创并不是支付宝而是微信。那么这两点就是我现在讲到的产品创新体验,它对于用户的增长其实是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上面我们讲到了用户体验的话题,那么所谓用户体验就是:人对物体或者环境的感受,以及反馈的设计。其实用户体验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概念,它的背后有一套复杂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指导着我们做我们自己的任何一个产品,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用户体验设计是一个立体的体系,这套立体的体系有一系列的方法,涵盖整个产品研发流程的各个环节,跟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个落地的结合的方法论在里面。那么对于这个概念来讲的话,我还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个概念里面其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它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是用户,第二个是体验,第三个是设计。什么是用户,这个词听起来非常的简单,比如说我是iphone手机的用户,或者说我是一个什么样产品的用户,那么这个概念说的是不是对的呢?它没有问题,但是我想告诉各位的是,用户这个概念其实在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是一个系列的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需要去了解谁是我们的用户,所以用户的思维导图里面第一个叫who,那么who讲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这个地方会生成一个用户画像,那么关于谁是我们的用户,这个地方我给大家看一个小视频,当用户在抖音上看到这个视频,看到第二遍的时候,就出现一个视频中同款裤子的一个商品的链接,这就是现在非常热的一个概念叫“抖音种草”,就是在抖音的视频里面种下了一个商品的链接。那么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用户的画像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个产品设计上面出现这么一个设计,当用户看到第二遍的时候,会出现这么一个种草的产品的链接,而不是在第一遍的时候出现,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那么由此得到我们的用户他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为什么我会这么设计,这就是在抖音里面的一种体验设计。关于用户的画像,其实我们是有一套非常严谨的方法论去做研究的,比如说用户研究这一块有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当然今天我是没有办法跟大家讲了,因为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是很专业的一块话题,它的简单的定义就是说如何去对我们的用户做一个精准的分析,分析我们用户的一个行为数据,然后探索用户背后的思维方式等,最后能够很清晰的知道我们用户到底应该聚焦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给这类用户提供到底什么样的价值,才会让用户留下来,才会让用户去使用我们的产品,然后根据我们的用户研究会生成一个用户画像。
  关于用户是谁这个话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就是互联网的核心的思维。在网上有一本书,是讲互联网思维的九大思维,那么九大思维里面有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流量思维、极致思维等等,但是我们会发现在那个图里面,九大思维围绕的核心思维其实是用户思维,所以用户这种概念其实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是关于用户的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是where,就是场景的问题,用户在什么地方去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个就是我们在做用户增长的时候去挖掘我们用户使用场景,通过用户体验地图去找到用户,这里有可能的一些场景是具体的场景,从而去找到我们用户增长的一些点。我们研究用户的第三点就是在于我们要去了解我们用户需要什么,我们的产品做体验设计为什么这么去做,所以它叫why,就是为什么,那么这个why的背后讲的是什么,就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我根据他的需求去做这个设计,做这个体验,这个地方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设计逻辑,我们说数学有逻辑,其实设计也是有逻辑的,这种设计的逻辑其实很有意思,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设计师在做产品的时候,你去问他这个页面你在做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我们通常会得到两种答案,第一个答案是这个设计师说我是凭感觉拍脑门去做的;第二个答案是说我是参考同行产品凭感觉去做的。那么这种设计我们会发现他们实际上是缺乏一种理论的依据,很有可能是站不住脚的,那我们的设计逻辑是怎么去实现的,给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在微信红包产品出现那年的5月20号白色情人节那天,当天出现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当天微信红包的服务器崩溃了两次,每次崩溃时间大概是15分钟,这个事情说明了当天用户发红包的频率很高,发红包的数据量非常大,导致微信红包的服务器崩溃了,但是当时的微信红包团队其实是没有做任何运营的,这就说明网友是自发的发红包的。第二件事情是白色情人节那天下午,有一个用户给腾讯总部打电话,问微信红包团队有没有删除发微信红包记录的功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删除发微信红包记录的功能。那么这种功能背后的需求是由用户提出来的,而用户是你产品的驱动力,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提出来的,那么这种场景推动了用户去打电话,要求有这种功能,最终设计师把它呈现到界面上去,这就是产品的一种思维。
  关于用户画像我给大家简单举一个例子,网约车出行的案例,网约车曾经做了一个数据报告,报告中提到网约车画像有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说,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所城市,哪个城市的网约车出现人次是最高的,答案是北京。第二组数据是出行的高峰时间是几点钟,答案是晚上九点以后。第三组数据是出行的高峰地点是在什么地方,以北京为例,是在中关村,国贸CBD等这些地方。那么这三种数据将它联系起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北京的上班白领一族是最苦逼的,那么它的用户画像是什么,他应该是一个在互联网公司拿着高薪,经常加班的一个工程师,因为北京非常大,他又经常加班,买的房子不是离公司很近的地方,所以他的出行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就是打车的需求非常大、这个报告背后所告诉我们这个用户画像的一个具体的结果。
  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这个地方要给大家重点讲的一个案例就是拼多多。拼多多在产品的模式上面有很多创新,从而很好的带来了用户的增长。三年之前我也是尝试过这个产品,因为那会非常火,第一次我买的是一双鞋,但是我发现那个鞋的质量很差,当时网上有很多评论,说拼多多上面是恶劣、质量很差的产品,所以它不会有很好的成长空间。但是三年时间过去了,我们会发现,拼多多成长的非常好,市值前段时间超过了京东,那么拼多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它是如何通过产品的创新打造它的这种商业模式呢?
  第一是核心战略。我们首先要知道拼多多的核心战略是什么,其实是两个字“低价”,那么在有京东和淘宝、天猫这种国内巨头,头部电商产品的前提下,它该如何去获取新的市场。其实有三个很关键的点,第一个点是商家凭什么以很低的价格进行销售;第二个点是如何找到买这些低价商品的目标群体;第三个点是如何做到人与货的连接。
  第二是商家。如何让商家以极低的价格进行销售。拼多多的商家是怎么来的?拼多多很多最开始的商家都是来自于京东或者天猫它们驱赶的一些,因为它们认为这些小商家在他们平台上面的品质不够好,流量也不够多,对他们没有流量支持,就把这部分商家进行驱赶,那么他们就会进入到拼多多的平台,因为拼多多平台对于商品的品牌要求是没有的,这就是它最开始的商家的由来。拼多多还打造了一种拼购,从而降低价格的商业模式,所以商家会主动让利,就是它的一个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就是谁能够把价格降到更低,那么他就更加有竞争力。最后是因为信息的确定性降低成本从而压缩价格,形成正循环。拼多多作为一个平台来讲,它的价值在哪,为什么说这些商家能够降价。是因为拼多多可以告诉商家一个确定性的信息,说我现在有多少人在拼你的商品,这样的话商家能够因为他的信息是确定的,所以很好的去安排生产流程,这样的话,不至于像以前说我不确定这个订单什么时候多什么时候少,那样会造成商家成本的提升,而信息的确定性就能很有效的降低商家的成本,从而压缩价格,所以它形成了一种正循环。
  第三是用户。拼多多最开始的时候所针对的用户是沉淀式,所谓的下层市场,就三、四线城市的下层市场,这些城市的用户不是像一、二线城市那样,能够有一些高价格的消费的水平,对价格低的产品非常敏感,所以拼多多最开始获取用户是在三、四线城市,所谓的价格敏感性型用户。他们对于拼多多这个商品界面一打开看到非常多的折扣,还有什么免费拿货,秒杀等等,这些信息对他们来说刺激感是非常强的,我们就要找到这类用户。但是我们发现拼多多从早期的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逐渐增长了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我们印象中拼多多是喜欢买便宜货的用户去使用,但是为什么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也会加入到拼多多里面,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对于高品质商品的追求不会覆盖到所有的面,在某些场景下面,低价商品具有极大吸引力。比如说如果是明星的话,他可能在买包的时候会追求品牌,但是在买一些生活用品,他可能觉得无所谓,也可以去买便宜的东西。
  第四是人与货的链接。我上面说了,电商市场饱和,如何更好的满足用户无目的性的闲逛需求,增长用户的使用时间,提高下单率,那么这地方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需求的概念,需求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简单的说一下,我们把需求分成三个层次,其实可以从很多个维度进行划分,我们现在只是从一个需求的明确信息上去进行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目的明确的需求,比如说我今天就是想买iphone11的128g的这个产品,那么我就会上京东直接去通过搜索栏去搜索这个商品,那么这个是属于第一种情况。第二个层次是无目的,目标模糊的需求,今天我想买一个笔记本,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个笔记本它具体是哪个品牌,是什么样的配置,我可能只是有一些大概的一些要求。比如说它的价格可能是在八千块钱到一万块钱左右,他这个需求就比较模糊,但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的电商平台的导航栏就可以满足他的需求。第三个层次是无目的性的闲逛需求,比如说女士去逛街,出发之前她就是想逛逛街而已,本来没有想买衣服,但是逛的过程中可能就买了,那没有想买鞋,可能也买了,那么这种需求其实就是拼多多所去抓住的一个市场。在这三个需求层次里面,其实它会存在一个关系,就是需求的强度是逐步递减的,无目的闲逛的需求,看起来实际上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很大,但是拼多多就是在这一块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商业模式创新。我在后面会给大家讲这个案例,告诉大家拼多多是如何实现在无目的闲逛的需求上面做到产品的拉新转换流程等等。
  第五是营销策略。拼多多的一个基本的营销策略就是低价、爆款,就是我足够便宜,所以你就会来买。那么足够便宜会带来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用户的这个购买阈值足够的低,这个商品因为它很便宜,所以这东西我觉得本来是可买可不买的,但是它很便宜,所以我买一个无所谓。那么这个其实就是用户活跃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因为阈值足够的低,所以不需要注意什么精准化推荐。精准化推荐这一块其实拼多多没有投入很大的资源去做,这一点跟京东和淘宝有很大的区别。京东和淘宝我们会发现它的界面打开之后,每个人看到首页的界面所呈现的商品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算法去算出来的,但是拼多多的这一块是没有做到那么强大的,不同的平台定位不同。
  用户增长模型:AARRR模型
  我们讲到拼多多产品用户增长这块,其实这地方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叫AARRR模型。这个模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基本上把用户做为一个产品来讲,从用户获取、到用户激活、到用户留存、到传播、到收入,它是有一个漏斗的过程,简单来讲的话,我获取了一万个用户,可能只激活了五千,这个激活率是50%,那么5000里面只有3000人真正去下单购物了,那么这时候就60%的一个转换率,再往下就是他能不能主动的对你的产品进行传播,那么能够促使用户去主动传播,就又会产生一个转换率,这个地方转换率有一个逐步衰减的过程,我把这个模型给大家展开讲一下。
  用户获取
  用户获取就是说怎么样找到我的用户,让我的用户能够进入到我的产品里面来,那么这个地方其实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搜索引擎优化,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应该一听就明白,比如说我需要把我的网站针对搜索引擎进行优化,做seo,做sem,一个是投钱的,一个是不投钱的,一个是直接投放广告的,一个是不投放广告的,只是做一个优化而已,通过优化让目标用户能够找到我的网站,找到我的产品,包括app也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就是通过二维码扫码获取我们的商品,通过应用市场等,这也是一种获客渠道。对于拼多多来讲,它的用户获取是怎么做的呢?
  我给大家看几张拼多多截图,它的拉新的一个设计,拉新的一个流程,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步步紧逼的拉新战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首页有一个砍价免费拿,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情景,当用户打开拼多多,发现里面有一个免费拿商品的频道,那用户会不会心动,我想告诉大家一定会有一部分用户是心动的。那么当用户对免费拿这个事情有了兴趣之后,他就会点击,进入到二个界面,里面就会出现可以免费拿的商品。在这个界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显示了每一件商品是已送出多少万件,它是在向用户传递信息,告诉用户不用担心,我们已经送出很多件了,所以你完全可以来尝试。而且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按钮,叫“点击免费拿”,在整个界面设计上面,点击免费按钮的设计在界面非常的突出,这就好像用户一打开这个界面之后,就很容易下意识去点这个按钮,那么这个按钮就会促使用户进一步操作,当我们点击这个按钮后会发现,它会出现一个新的界面,叫“确认收货地址”,事实上你现在还没有把它砍下来,但是它这个界面就已经告诉你,你可以收获了,这对用户是一个非常强的心理暗示。然后它会告诉你,你有以下道具,这些道具就是它的一个营销手段,也是它的用户增长过程中的一些营销点的设计。而且这个设计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就是在app设计里面,像这种全是一个深色的背景,这个设计形式让用户整个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能看到这个界面,看着前面的服务窗这一块,然后这个按钮也非常明显,我们现在看点开之后出现了幸运抽大奖,加速免费拿,让你先抽个奖,它这个环境设计非常有意思,让用户觉得我可以先抽奖,再看下一步。这一步出现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它告诉你说这是真的哦,因为有很多用户在开始使用时会怀疑我真的可以免费拿吗,天上可以掉馅饼吗?你的微信好友或者是你的手机通讯录好友告诉你,我已经拿到了这个沙发,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因为当初我用拼多多的时候,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但是后来为什么又用起来了,就是因为我的朋友当时给我发了一个链接,说里面有砍价的东西,你帮我砍一下吧,当时我就问他,你真能砍到吗?他真的砍到了,我们办公室里面已经有两位同事都砍到了。其实很多用户可能还是不相信的,但是通过微信去进行验证核实,发现真的能够砍到,所以这个界面里面它做了好友对这件事情的一个备述,你的好友拿到了,你通过微信去问他,他告诉你真的拿到了,这个时候用户就觉得有信心了,我也想拿到,对不对?所以点开之后继续砍价,恭喜你砍了多少多少钱,一刀暴击,接下来拉新的动作开始了,分享给好友可以多砍一刀,你想拿到商品怎么办,我不要你的钱,但是我要你帮我去做分享,那么这就是一个拉新的手段。大家看拼多多的创新体验设计其实是非常强大的,那么我点击微信好友,口令已复制,粘贴给好友,砍价成功率超过多少用户,然后我就真的把它发到了我的家人群里去了,当然,后续的话就会有用户跟进。我们再看一下为什么叫它步步紧逼,因为你分享成功之后,它告诉你又砍了多少钱,即将砍成,离胜利越来越近了,然后说再分享两个群,可以再砍一刀,你看它是不是一步一步的逼着用户,你看马上待发货咯,还差一点点,好友还送你红包,然后你接着砍,十分钟之内请一人观看,就有机会一刀砍成,最后我又发了一次,发到一个群里面,大家看这个文案的设计,这个文案也是一种用户增长的运营,其实整个拼多多这个运营背后实际上是有非常强大的团队在做这些事情,那么这个文案也写得非常优美,就是说你帮我拿到这个产品,我非常感谢你,所以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
  用户激活
  用户激活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户能不能用你的产品,比如说我拉新拉过来了,但是你会不会去下载,因为在刚才我给大家看的案例里面,如果我发到群里的链接有用户去点开了,而这个用户他并没有下载拼多多这个app的话,那么接下来,他的流程就应该是先下载app,然后再去注册,那么这个中间会出现一个问题,他会不会留存下来,会不会被激活,其实这个地方有可能就有流失用户的可能性。这个地方说一个简单的反面案例,现在用户通过一种拉新的方法打开下载的app,然后打开了界面,我们看到微信上来就要是你登陆和注册,那么行不行呢,其实我告诉大家这种设计是有问题的,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不能跟大家详细讲,我告诉大家一个结果就行了,就是很多新产品注册登陆界面都会设计成这个样子,但是我告诉大家这个是不可以的,那么这地方会涉及到一个概念是什么,就是你看微信的产品觉得它都是这么做的,京东、微信什么大的产品,滴滴、美团等等都是这样设计的,但是我告诉大家你的产品不能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这些产品它是属于一个产品的成熟期,所以它可以这么去做,但是你的产品如果是导入期或者成长期的话,特别是导入期,是不能这么去做的,因为你这么去做的话其实会造成用户的流失,用户好不容易被拉新进来了,最后没有被激活。
  用户留存
  那么用户如何留存,留存的关键点在哪,当用户使用你的应用,怎么样才能持续使用。如果你很长时间没有打开拼多多了,打开之后它会给你一张神券,领取。我最近入了一个坑,就是拼多多的月卡,月卡上写道:你花五块钱可以省30多块钱,然后我觉得它这个卡还是蛮好用的,反正我五块钱花下去了,我可以赚得回来,所以我就买了,买了之后发现它第一天是无门槛的五块钱使用券,但是你那个钱应该不是五块,是五块几毛钱,又掺了几毛钱没有用掉,还有就是一天只能领一次券,比如说你想领这个两元的券,必须满三十元可用,而且当天不能领。所以你为了你之前所花掉的月卡的钱,你就会花更多的钱在这个上面去消费,如果你不消费的话,就认为我这个月卡岂不是亏了吗,这就是用户心智不成熟导致的。当用户持续不断,你看我每天都让你领券,但是你的前提是一定要花钱,用户不知不觉就上了它的套。这里面用到经济学的一种概念,叫“沉没成本”,因为沉没成本所以他就会上这个套。包括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拼小圈,你可以看到你的朋友在拼多多里买了什么,你就会觉得不是你一个人在做这个事情,有朋友跟你一起玩,那么这个就是一种社交的方法。
  传播
  用户是否愿意传播你的应用,传播你的应用有很多出发点,有很多可能性,一种是他觉得你的产品确实好,那么他主动去帮你传播;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你给了他利益,告诉他你帮我传播我会给你什么东西,那么他也会帮你传播等等。
  收入
  如何让用户真正的付钱,这个也是有很多运营方法的问题。我简单说一下这个案例里面其实还是一个拉新激活的概念,就是说用户在使用你的平台去购物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新用户,我可以不登录直接购买,这个背后逻辑是什么,我就不讲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总之它是为了去很好的拉新辅助的功能。那么关于拼多多这个用户增长模型的图片我就不去给大家读了,然后里面有很多概念,其实我刚才都大概讲过,这个是属于拼多多产品具体的一个分析,时间的原因我就不去细讲了。
  最后看一张图片,这张图上面是一个黑客增长的结果,露出水面的是你增长的一个结果,但其实你的背后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你做数据分析,你要做落地页优化,你要做产品的规划管理,你要做用户体验的设计等等。这里面用到很多手段和方法,最后会导致你的用户增长,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今天我所讲的只是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很小的一个模块,其实用户增长它有系统的方法论,有五种思维方式,其中有一个叫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强调我们所去考虑的一些运营增长的点,不是一种点的思维进行,而是成了一种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所体现的主要是在于什么,就是我们做产品增长的时候要考虑不同业务之间的一种配合。就是各模块之间需要紧密衔接,不是说我考虑留存就只是是从留存这个角度考虑,因为用户增长它是一个团队干的事情,不是某一个岗位干的事情,不只是运营的人去干增长的事情,销售、市场、运营、产品团队、运维团队都是跟它相关的,这就是一个体系化思维等等。今天只是分享很简单的一个小的话题,还有增长团队应该是长什么样的,对他们有什么要求等等,那我的这个分享就到这了。
  问答环节
  问1:请老师总结三点来对比说明:拼多多APP比京东APP的用户体验强。
  答1:其实我想说我并没有说拼多多的设计就比京东强,不存在强不强的问题,因为拼多多和京东的产品定位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京东主要是千人千面,它所强调的是每个用户画像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独立的人他的喜好是不一样的,消费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它的企业设计在于呈现给你所喜欢的商品,所以它们不在强的问题,就在于产品定位不同,所以用户体验设计偏向的角度不同。拼多多的体验主要是针对特价,对低价产品特别有兴趣的用户,所以拼多多它就是各种刺激你,秒杀、限时秒杀、断码清仓、九块九特卖、签到领现金等等,它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所以它们不是说哪个强和弱的问题,是它们体验设计根据产品的定位不同方法有所不同。
  问2:您觉得商业运营商在产品创新体验能做些什么?
  答2:首先你得了解你的产品的核心的价值点,对于用户的价值点在哪,然后抓住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根据这个需求去搭建你的用户增长的体系,这个体系其实是有一套方法的,今天时间原因我没有给大家讲,就是这里面比如说它有各种运营增长的策略,比如说我是以拉新为主要的目的,还是以流程为主要的目的,不同阶段投资资源都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个话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体来讲的话,运营商要做的事情就是刚才讲的AARRR模型,要拉新,行,就是说你需要去搭建渠道,你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拉到用户,是自建小程序之间app,还是说花钱在百度上投广告,花钱在巨大的引擎上,在抖音上投广告,那么这就是你在拉新上做的事情。还有就是你如何去做好用户激活的问题,比如说电商来讲的话,我可能让你第一次买衣服只需要花一块钱就能买来价值100块钱的衣服,那么这个用户可能就很容易被激活了。怎么让用户持续使用,这需要后续运营的一些方法了。还有用户为什么帮你传播,这是你要去考虑的问题,这里面口碑营销到底该怎么去做,包括一些社区运营等等,这就属于运营商要做的事情。